揭密你不知道的維生素K重要性,以及「鈣+鎂+D3+K2」的黃金組合

維生素ADEK
我們都聽過「多補維生素對身體好」, 但當你看著那些標有 A、B、C、D、E、K 的營養品時,有沒有想過—— 英文字母排得越前面,真的就越重要嗎?
事實上,這些「維生素字母」並不是依照重要性排序, 而是根據發現時間與化學特性命名。 而其中最容易被忽略、卻與「骨骼健康、鈣吸收」息息相關的,就是—— 維生素 K。
 

🧠 維生素字母代表什麼意思?

在了解 K 之前,先快速複習「維生素字母表」的邏輯:
 
維生素特性主要功能是否可溶於脂肪
維生素A脂溶性視覺、免疫、皮膚健康
維生素B群水溶性能量代謝、神經系統功能
維生素C水溶性抗氧化、促進膠原生成
維生素D脂溶性幫助鈣吸收、維持骨密度
維生素E脂溶性抗氧化、保護細胞膜
維生素K脂溶性血液凝固、鈣質利用、骨骼代謝
所以不是「A 排第一就最重要」, 而是每一種維生素都負責不同「系統」的角色。
我們都知道補鈣就是補骨本,那你一定也要知道D3和K2在補鈣上相輔相成。
D3負責幫助腸道吸收鈣質,而K2則像是「搬運工」,將這些鈣質「正確導航」到骨骼中,而不是讓它們沉積在血管壁上。 這種協同作用有助於強健骨骼並促進心血管健康。

 

維生素K的功效:不只是凝血維生素

早期我們學的「維生素K」只被認為是幫助血液凝固的營養素, 但隨著研究進展,特別是 維生素K2(menaquinone), 已經被證實在骨骼健康、心血管保護、鈣質代謝上都有重要角色。

1️⃣ 幫助鈣質「送對地方」

維生素D3 讓身體吸收更多鈣,
而 K2 則啟動兩種關鍵蛋白質:
  • 骨鈣素(Osteocalcin):將鈣結合進骨骼與牙齒。
  • 基質 Gla 蛋白(MGP):防止鈣沉積在血管與軟組織。
👉 沒有 K2,補再多鈣與 D3,仍可能讓鈣「卡錯地方」。

2️⃣ 維持骨密度與關節健康

多項臨床研究顯示,長期攝取 K2 可減少骨折風險、維持骨密度。 例如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的研究指出, K2 攝取與骨質流失速度呈負相關,尤其對更年期女性特別有益。

3️⃣ 幫助心血管維持彈性

K2 能活化 MGP 蛋白,防止血管鈣化,
也就是說,它不僅強化骨頭,還能間接維護血管柔軟度。
🧩 小結論: K2 是「維生素界的交通指揮官」, D3 負責開門吸收鈣,K2 負責幫它找到正確的去處。

「鈣+鎂+D3+K2」黃金組合的營養邏輯

現代人普遍缺乏維生素 D 與鎂,
若再只補鈣,很容易出現「吸收了,但用不好」的問題。
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強調「鈣、鎂、D3、K2 要一起補」的原因:
成分角色缺乏時的影響
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分骨密度下降、抽筋
幫助鈣代謝與肌肉放鬆容易焦慮、失眠、肌肉僵硬
維生素D3幫助腸道吸收鈣鈣吸收率下降、骨質疏鬆
維生素K2幫助鈣「送進骨頭、不堵血管」鈣化風險、骨密度流失
🦴 簡單比喻:
鈣是原料、D3是門、鎂是助手、K2是導向導航。 這四個少一個,營養都可能「卡在半路」。

⚠️ 維生素K攝取的禁忌與注意事項

雖然 K2 對大多數人是安全且必要的,但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:
1️⃣服用抗凝血劑(如 Warfarin)者 :需避免自行補充 維生素K會影響凝血功能,與抗凝血藥物交互作用風險高。
2️⃣ 腸胃吸收不良者(如慢性腸炎、膽道問題): 因為 K 為脂溶性維生素,若脂肪吸收不良,可能導致缺乏。
3️⃣ 孕婦與哺乳期女性 L一般劑量下安全,但建議先諮詢醫師再補充。
4️⃣搭配鈣或D3產品時避免過量:雖然搭配有加乘效果,但建議遵守每日建議攝取量。
 

真正的骨本關鍵,不是多補,而是補對

如果你每天都有在補鈣、喝牛奶、曬太陽,卻仍覺得關節僵、骨密度報告不理想,問題可能不在「量」,而在「協作」。鈣+鎂+D3+K2 的黃金組合,正是讓營養「發揮作用」的平衡方程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