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講求效率的年代,momo上訂購的東西,早上訂下午就送到;以前逛街買東西常常一逛就是一個下午,現在只要打開頁面,網站還會自動推播你可能會喜歡的款式給你,省下不少挑選的時間。科技和數據,除了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以外,台灣有個團隊,正在用邏輯和數據分析,挑戰人體在運動表現的生理極限。

狂猿競技體能發展總監鍾忻宸

「訓練要辛苦,不是痛苦!」小鍾教練劈頭就說。現正擔任「狂猿競技體能」發展總監的鍾忻宸,人稱小鍾教練,同時也是南山高中籃球隊、政大雄鷹男籃隊的體能教練。最一開始是在國中擔任籃球教練,在一次球員的訓練中,他意識到每隊球員都花了非常多時間和精力在做訓練,但球隊的成績和名次卻可以有很大的不同。

用目的決定訓練方法,而不是用方法去決定訓練。

「以前我們習慣把球員操個半死,練到累、練到吐,每隊幾乎都是這樣練體能,但出來的成績還是差很多啊,練習的方法一樣操,戰術運用也各有精妙,難道完全是天賦的關係嗎?」這樣的疑惑,開啟了他研究的動機。

他開始試著把球員每一次的練習表現數據化,從這些數據中,去分析、預測球員的進步軌跡,然後重複的驗證以及修正。「例如有些球員可能是耐力好但彈跳不好、有些可能是爆發力夠但耐力不夠。如果都丟一樣的訓練菜單給他們,練得半死也很難有顯著的進步。」「練該練的,不練不該練的。」小鍾教練做出了結論。

採血測驗:透過測量血乳酸濃度,了解生理上的運動強度,再搭配訓練者的主觀強度認定,協助訓練者達到訓練強度最大化

教練不等於科學,活用科學才是教練

「你是工程師吧!邏輯狂。」我說。「其實我真的是念電機系的,我國中就會寫程式,我喜歡把有邏輯的事情翻譯成電腦語言,再由電腦傳達出來。」小鍾教練說。

參加過資訊奧林匹克,熱衷於寫程式,但因為喜歡籃球,所以大學去考了證照成為籃球教練,又在擔任籃球教練的這段時間,有感於過往對體能、運動知識的了解都太碎片化,於是又去考了國體大的「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」,終於在這個時期,他把所有理論的、實務的資訊,都整合成了一個系統,並憑藉著「工程師般」的邏輯思考天賦,將這套系統帶上球場,不只是籃球,羽球、拳擊的國手也都會找上他,因為他總是能用最短暫的練習時間幫助選手達到最佳的練習效果。

每個選手都有強項和弱項,透過科學化訓練找出選手的弱項趨勢,反覆測試和調整,是培訓頂尖運動員的方式

提高練習的效率,有助於運動員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

相對於一般的健身教練來說,體能教練更著重於如何幫助選手突破生理的限制,「當然我們不會跟選手保證,來我們這練,就一定能拿到冠軍,我們的指標在於,從數據上來看,體能是否進步了,練習的效率是否更高了。」他也坦言,其實挫敗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的,因為即便「狂猿競技體能」已經發展出了一套成功方程式,但選手的狀況,每次都可能出現不同的變因,這時,又會需要修正再重新測試,即便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預測,但你能掌握到的資訊越多,你就越靠近真相。

「提高練習的效率,對於運動員是非常重要的,特別是學生運動員。」過往我們一直把學生跟運動員分開,所以有體育班,從早到晚就是體能跟技巧的訓練,就算要他們在練習完後讀點書,做點別的事,可能也沒體力了。而這樣的體育班所帶來的影響,就是限縮了一位學生運動員未來在運動項目以外的發展可能。「現在我們縮短學生運動員練習的時間,提高練習的效率,除了球隊的訓練,他們還有體力跟時間可以做其他的事,不一定要念書,滑手機看看雜誌也可以,重要的是讓他們也能培養其他的興趣和技能。」小鍾教練說。

「休息」的時間才是「訓練」的時間,因為休息的時候你要思考,檢討剛剛的訓練如何能更好,這才是能讓你進步的時候

和小鍾教練相處的過程,很難聽到他講出什麼不正經的話(也可能是我沒相處太久XD),話題總離不開訓練方法、策略,為什麼該這樣做、那樣做,問他有沒有低潮或壓力大時特別會待的地方,他說:就是這裡(體能訓練室)。「賽場上的冠軍永遠只有一個,當你在低潮難過的時候,別人已經繼續往前走了。」對他們而言,每次的失敗,就是一次進步的機會,運用現有資源,吸收更多知識,每次的挑戰都讓他們又離冠軍更近了些。

賽場上的冠軍永遠只有一個,當你在低潮難過的時候,別人已經繼續往前走了

只要覺得自己沒有極限,就不會看到盡頭

「訓練的重點在於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,很多人覺得這是廢話,但這句話的真正想說的是,訓練,是個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,不可能一下子就有飛躍性的成長。」當許多健身教練推出一個月可以瘦幾公斤、長多少肌肉的速成方案時,小鍾教練卻覺得「訓練」的本質應該是個循序漸進、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,而「進步」,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,當你有這樣的認知時, 你就有辦法相信自己是沒有極限的,當你覺得自己沒有極限的時候,你就不會看到盡頭,就一定還會有路。這樣的想法不僅適用於運動員,也適用於各行各業正在努力向前的職人們。

訓練,是個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,不可能一下子就有飛躍性地成長

營養品攝取是我們的家常便飯,如果很難喝,那會是每天訓練最糟糕的事

身為體能教練,他們也是選手營養補給的情報來源,「像我們每次出國,我們都會去看國外的選手都吃什麼、喝什麼,然後買一堆這種補給品回來,大家分著吃,知己知彼才不會輸國外選手。」而他自己本身也是Spark Protein的忠實顧客,分享食用心得也不改他一向的中肯,「你們家的東西很好吃、很好喝,這些補給品是我們每天都要攝取的,如果很難喝的話,這會成為每天訓練最糟糕的事。」

營養攝取不該是特別的任務,而是應該融入在生活中

有次我把你們家的東西Spark Shake 拿給我的選手喝,他一喝就說,屁勒,這茶吧!」他覺得營養攝取不該是特別的任務,而是應該融入在生活中,就像平常會喝飲料、吃零食的感覺。

當你覺得自己沒有極限的時候,你就不會看到盡頭,就一定還會有路

不用等到很偉大,才能做大事

每次見到小鍾教練,我都會開玩笑說,「我覺得你很狂」(其實很呼應他們的訓練團隊名稱 ——「狂猿競技體能」)我說的那種狂,來自於他在談論專業時的自信,現在他們在做的事情,並不是大多數人在做的事,當我們去推翻一直以來的習慣或信仰的同時,其實是非常需要勇氣的,以前的人都這麼做,而我如何證明我想做的改變一定會更好,但就像他說的,「連醫生都不敢保證每次開刀會有100%的成功機率了」我們當然也不可能保證,但我們能確保自己有持續面對挫敗的勇氣、有持續願意修正的毅力,這樣就夠了。

不用等到很偉大,才能做大事

攝影:Teikoukei


動態攝影:思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