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新冠病毒搞得人心惶惶,有新聞指出,流感、或是新冠病毒最容易找上三種人,分別是慢性病患者、老年人、和吸煙者。工業革命之前,威脅人類生命最大的是傳染病及意外傷害,現在卻是慢性病、失智、憂鬱症及癌症,儘管醫學日漸發達,慢性病卻似乎呈正相關的讓醫界束手無策。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—賴宇凡,曾在《要瘦就瘦,要健康就健康,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,就對了!》一書中指出,科學家在顯微鏡下找不到慢性病的病根,是因為它是吃出來的—慢性病是人們飲食極度不均衡,導致體內生化過程失衡的結果。

以下五大病根和症狀,檢視自己是否也該調整飲食方向了:

1. 血糖失衡

症狀:餓時手抖、狼吞虎嚥、難以入睡、下午特別睏惑很想吃甜食

不平衡的攝取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容易造成血糖震盪,血糖長期震盪的後果,會導致胰臟和腎上腺疲憊不堪,進而種下糖尿病、內分泌失調等病根。

 

如何避免血糖震盪:油脂和蛋白質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糖分解,以放慢糖進入血液的速度,因此餐餐均衡飲食,同時攝取油脂、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,能有效平衡血糖,穩定身體的能量來源。

均衡飲食,能有效平衡血糖,穩定身體的能量來源

2. 身體天然的復原機制受阻

 症狀:抗發炎藥物依賴、免疫系統脆弱、生病時產生併發症的機率高

發炎和消炎是大自然精心設計的同一個過程

當細菌、病毒入侵體內時,我們開始出現發燒、肌肉痠痛等發炎反應,引來白血球趕到現場殺菌,當死亡的菌和陣亡的白血球跟著膿一起排出體外時,就會出現流鼻水、咳痰等症狀,當病菌排出後,身體變開始消炎、痊癒,這便是體內免疫系統運行的機制。發炎+消炎=痊癒。

然而,若是我們的飲食中,只單純攝取有助消炎的食物,或是單純攝取易造成發炎的食物,都會破壞我們身體免疫系統運行的機制,因為發炎和消炎是同一個過程。以雞湯為例,雖然肉類易造成發炎,但雞湯裡的離子鈣豐富,是白血球有效執行任務的良伴,因此當肉類使得發炎加速,其實也意指消炎同步加速。『攝取高品質的肉類,其實多是將發炎與消炎的原料一起吃下肚,確保復原機制在體內運作順暢。』
 

如何強化身體天然復原機制:均衡飲食不挑食,每日攝取足夠的油脂、蛋白質。

均衡飲食不挑食,每日攝取足夠的油脂、蛋白質

3. 脫水

輕微症狀:抽筋、頭痛、焦躁、沒有口渴警訊、
嚴重症狀:便秘、偏頭痛、背痛、胃食道逆流

水在體內存在於三個地方,一是在細胞裡,二是在血管裡,第三是在細胞和血管間,這裡的水又叫自由水。水份充足,且能在這三處順利移動時,就有助於身體良好的生化運作,反之,若水分不足,便會影響我們的記憶、血糖、精力、情緒、神經與消化系統等。

水分不足,記憶、血糖、精力、情緒、神經與消化系統等將受影響

4. 脂肪酸與礦物質失衡

脂肪酸失衡症狀:易發炎不止、皮膚乾燥、傷口不易痊癒
礦物質失衡症狀:關節疼痛、貧血、味覺遲鈍、嘴唇易長疱疹

脂肪酸是油脂分解後的最小單位,也是組成細胞膜的原料、製造前列腺素、膽汁等重要來源。當高品質的油脂攝取不足時,除了會影響淋巴系統、肝膽功能,更重要的是導致身體復原機制大亂。當脂肪酸失衡,礦物質也會跟著失衡,因為脂肪酸是幫助礦物質跨越細胞膜的物質,沒有脂肪酸,就算我們有足夠的礦物質,身體也無法有效利用。而礦物質又掌握了水分是否可以在體內順利移動的關鍵,礦物質多的地方,水分子就少,水就會往那裡流。

高品質的油脂攝取不足,除了會影響淋巴系統、肝膽功能,更將導致身體復原機制大亂

5. 消化系統停擺

症狀:脹氣打嗝、胃食道逆流、頭暈、惡性貧血、排便問題

消化系統的流程為,頭腦接收食物色、香、味的刺激,開啟消化道的分泌,經咀嚼下肚後,在胃裡由胃酸促使蛋白質分解。食物在進入小腸時,酸度足夠的胃酸與食物中的油脂刺激膽汁的釋放,同時胃酸亦刺激胰液的釋出,來中和胃酸,保護小腸。食物分解後,會再由小腸吸收,進入大腸。整個消化過程,都會因為缺乏油脂與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而停擺。

 

不吃油,肝臟就沒有製造膽汁的原料,沒有膽汁,油脂無法分解,脂肪酸便會失去平衡;

水分不足加上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,也會讓膽汁變得濃稠,導致膽結石、肝臟排毒不利等問題。

 

編輯整理: Karen
圖片來源:freepik 
資料參考:《要瘦就瘦,要健康就健康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,就對了!》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、美國心理諮商師賴宇凡著